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组织机构 > 乡镇

吴 村 镇

2024-03-07
【字体:

一、乡镇概况

吴村镇,地处尧都区北部,东与洪洞县甘亭镇交界,南与屯里镇、汾河街道隔汾河相望,西南与土门镇相接,西与魏村镇接壤,北与洪洞县龙马乡毗邻。镇人民政府驻吴南村大运路27号,电话区号0357,邮政编码041000,距区政府15公里。

1949年10月,属临汾县第五区。1953年,分属王曲、吴村、徐村、洪堡4乡。1956年3月,撤销区级建制,属吴村乡。1958年9月,属土门七一公社。1961年5月,成立吴村公社。1971年8月,临汾县析出临汾市,属临汾县。1983年7月,属县级临汾市。1984年10月,撤销吴村公社,成立吴村镇。2000年11月,属临汾市尧都区。现辖吴南、吴北、孙曲、王曲、南太涧、北太涧、邰村、太明、东郭、徐村、洪堡、屯里12个村民委员会。

吴村镇在册人口26050人,常住人口25531人,辖区总面积41.8平方公里,基本农田32900亩,耕种面积38592公顷。

二、旅游资源

吴村镇历史悠久,这里,串点连线,走好农文旅融合特色发展道路,有千亩蔬菜基地及凡妮农庄等拓展研学基地,有羽阳庄园夜间文旅消费网红打卡地,形成集果蔬采摘、农耕研学、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近郊出游好去处。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孙曲、王曲都因尧王儿子丹朱而得名,太明、乔化与尧王女儿娥皇、女英相关联。这里,有蒲剧名人“十三红(张庆奎)”故里,有特色传统文化--屯里道腔、王曲龙灯。这里,名胜古迹主要包括:我国仅存的金元时期戏台之一——王曲元代戏曲舞台、孙曲光孝寺、王曲丹朱墓、南太涧清代皮影戏楼、北太涧五佛寺、邰村清代戏楼和壁画等。

三、交通条件

吴村镇交通非常便利,有大西高铁客运线、京昆高速公路、224桃临线省道过境。县乡级公路22条,总长约36.5千米。镇区道路总长度25千米,开通公交汽车线路1条。

四、综合实力

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等。2023年夏粮总产量1540.5万公斤,秋粮总产量1592.03万公斤,全镇粮食产量稳中有增。持续巩固富硒蔬菜基地、草莓采摘基地建设,推进常民樱桃扩规提质增效。养殖业以生猪、牛、羊、鸡为主,促成规模性鸡场落地吴南,现有蛋鸡2万只。鼓励农户开展特色养殖业,引进梅花鹿10只。

辖区内规模企业有:山西常民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晋生源种植专业合作社、欣昊达煤业有限公司、金瑞源洗煤有限公司。

五、城镇化建设

持续推进环境卫生,定期清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拆除违法建筑,整理线缆“蜘蛛网”,完成高速引线沿线路段绿化美化,积极与城乡一体化公司对接;每年扎实开展“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完成各村门楼、村巷亮化美化,全镇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改善;不断完善数字乡村平台,与中国电信合作,加装智能云播小喇叭,持续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加快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发展。

六、社会事业

始终兜牢民生底线。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截至目前现有脱贫户161户、452人,监测户26户、82人,所有脱贫户、监测户“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持续稳定,帮助辖区13名学生享受“雨露计划”,脱贫家庭适龄儿童入学率、脱贫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100%,符合享受低保、五保兜底政策的实现应保尽保。扎实做好民生实事,2023年全镇6880人交纳基本养老保险、3103人交纳补充养老;全年共办理临时救助129人,发放救助款63600元;办理重度残疾护理补贴58人,特困供养3人。

切实维护军人权益。完成601人退伍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建档立卡及优待证办理;接待退役军人政策咨询、思想疏导100余次,积极解决困难退伍军人生活问题,大力宣传退伍军人的相关政策;落实好各项优抚政策,发放优抚金,做好退伍军人临时救助及重点优抚对象医疗救助工作。

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在文化建设上,2023年年末,吴村镇有各类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12个。在教育事业上,截止2024年2月底,全联校共有幼儿园4所(公立园3所,民办园1所),在园幼儿249人,专任教师41人;小学2所,在校生294人,专任教师26人。小学入学率100%。自2019年以来,以“创建诗香校园,践行诗意教育,享受诗意人生”为理念,已成功举办四届诗词大会,表彰奖励师生135人次。在公共卫生上,吴村镇卫生院是一所集医疗、康复于一体的乡镇卫生院,医保定点卫生院,下辖12个村卫生室,服务人口2.5万余人,主要承担辖区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曾获得“红旗基层党组织”、“青年先锋号”、“先进集体”、“医德医风先进单位”等多种称号。

七、主要职责

吴村镇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民主政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和社区工作,推进乡村振兴。

(二)落实基层管党治党工作责任制,加强党员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做好党员管理、发展工作,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和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指导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

(三)规范经济管理,组织指导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强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产业支持保护体系,推进产业现代化;着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四)加强社会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环境;推进政务、村务公开;抓好卫生健康、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等工作;加强人民武装、民族宗教等工作;强化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组织抢险救灾、优抚救助,及时上报和处置重大社情、疫情、险情等,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发展公益事业,强化公共服务;搞好公共设施建设,开展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发展科教文卫事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制定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六)加强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强化民主法制宣传教育,畅通诉求渠道、调解民事纠纷、化解社会矛盾,接待来访群众,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保证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指导村民自治,推动基层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七)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教育、培养、选拔和监督工作;协助管理好派驻单位人员。

(八)依法依规承担下放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和行政执法事项。

(九)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

(十)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八、机构设置

(一)党政机构设置

1.党政综合办公室

负责镇党委、政府机关日常工作;负责人大、政协、武装部具体事务;负责协调纪委监察、组织、宣传、统战、机构编制、巡察、老干部和工会、团委、妇联等方面工作;负责财务、人事、保密、档案、固定资产管理和后勤服务;完成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2.经济发展办公室

负责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及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组织实施;负责协调发展和改革、科学技术、工业和信息化、财政、自然资源、村镇建设和管理、交通运输、林业、水务、农业农村、审计、统计、能源等方面工作;协调配合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完成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3.社会事务办公室(挂平安建设办公室牌子)

负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指导村委会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指导村务公开、村账乡管等工作;负责矛盾纠纷化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法治宣传教育,基层平安创建、网格化服务管理和群防群治等相关工作;负责信访的综合协调工作,督促检查工作落实;负责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退役军人事务、医疗保障、行政审批服务、残疾人服务、慈善事务、红十字会事务等社会事务工作;负责承办乡镇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相关工作;完成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4.规划建设办公室

负责组织编制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根据乡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乡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规划编制单位依法修改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并依照审批程序报批;负责管理辖区内各项建筑活动和施工许可等初审工作;做好乡镇、村供水、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燃气、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建设工作;完成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5.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挂综合行政执法队牌子)

负责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的日常管理,组织开展对综合行政执法事项巡查上报、执法处置等日常执法工作;作为基层综合行政执法平台,负责统筹协调辖区内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等各领域派驻执法力量、公安等派出执法机构开展联合执法工作;组织开展对辖区内各类专业执法的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完成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事业单位设置:

1.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

负责发挥服务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功能,开展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理论知识、党务政策咨询等活动;提供党员培训活动场所,做好区域内党建活动的日常组织、协调、联络和服务工作;为村镇党组织、党员群众提供相关服务和资源保障;负责党群志愿者队伍建设和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负责接待上访的群众;协助乡镇做好信访维稳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完成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2.综合便民服务中心

负责制定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的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结合实际设置基层来信来访、乡村建设、农业农村服务、畜牧兽医、不动产登记、法律服务等便民服务专门窗口,集中办理面向群众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负责进驻中心事项的公开公示,对进入中心的各窗口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和监督;受理群众对窗口工作人员及便民服务工作的投诉举报;指导村便民服务站点日常工作开展;完成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3.退役军人服务站

负责宣传贯彻有关退役军人法律、法规、政策;负责退役军人信访服务相关工作;负责退役军人权益保障服务工作,对退役军人提供就业指导、帮扶救助、思想教育等帮助服务;组织开展退役军人教育培训、优待抚恤等待遇保障工作;指导开展拥军优属工作,负责烈士及退役军人走访慰问、荣誉奖励以及纪念活动等;完成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办公地址:临汾市尧都区吴村镇大运路27号

办公时间:遵守《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

联系电话:0357—3022008

负 责 人:段 莉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民政府 © 版权所有 2018

承办:尧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05005368号-1  网站标识码:1410020007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尧都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晋公网安备 14100002001601号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认证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