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财政预决算 > 预决算公开 > 政府预决算 > 政府预算 > 2016年

临汾市尧都区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16年财政预算

2016-08-13
【字体:

一、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我区财政工作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区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在新常态中奋发有为,在转型发展中提质增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果。在此基础上,财政改革有序推进,预算执行总体良好。

(一)公共财政预算

1、主要收入项目执行情况

根据编制完成的2015年财政总决算,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311333万元,占预算的76.3%,短收96542万元,同比减少71372万元,下降18.6%。

按收入级次计算:中央级收入完成119594万元,同比减少16074万元,下降11.8%;省级收入完成39282万元,同比减少4450万元,下降10.2%;市级收入完成36278万元,同比减少7454万元,下降17.0%;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6179万元,同比减少43394万元,下降27.2%。

按收入结构计算:税收收入完成283562万元,同比减少54925万元,下降16.2%;非税收入完成27771万元,同比减少16447万元,下降37.2%。

公共财政收入总计398198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6179万元、增值税和消费税税收返还收入4870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3292万元、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税收返还收入1415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收入24895万元、革命老区及民族和边境地区转移支付收入4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14355万元、企业事业单位划转补助收入460万元、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91万元、基层公检法司转移支付收入1760万元、义务教育等转移支付收入4407万元、基本养老保险和低保等转移支付收入8473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转移支付收入16001万元、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收入2050万元、产粮大县奖励资金收入1173万元、固定数额补助收入13691万元、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350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74076万元、各项结算补助收入2294万元、转贷地方政府债券收入67551万元、上年结转27258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00万元、调入资金11453万元。

2、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根据编制完成的2015年财政总决算,全区公共财政支出总计398198万元。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29557万元、上解上级支出4644万元、债务还本付息55731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603万元、结转下年6663万元。按支出功能科目分类情况如下:

教育支出65300万元。主要用于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解决学校运转困难。支持校舍标准化建设,新建、改建城乡标准幼儿园,教学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确保普通高中助学金、务工农民子女助学金、学前教育幼儿资助、农村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民办代课教师教龄补贴等及时足额到位,推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520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医疗、工伤及失业等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助。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救助对象给养费标准,落实特困群体救助、城乡医疗救助、社会福利等政策。保障社会各类优抚人员基本生活费用、退役士兵安置、军队移交政府离退休人员安置及管理,维护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医疗卫生支出44787万元。主要用于新二院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夯实了公共卫生服务发展基础。支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落实和完善政府对公立医院各项投入政策,建立了财政补助稳定增长机制。支持卫生健康医疗服务业项目,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药品零差价补助和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经费。支持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整合调整,落实食品药品专用检测设备购置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经费等。

农林水事务支出33726万元。主要用于农机购置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及各种农业保险等政策的全面落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农业开发土地治理、高标准农田改造,建设集雨旱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证了农业水资源供需,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及产业化发展,推进核桃基地、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建设。加大林业投资,促进天然林管护、退耕还林、造林绿化、乡村通道绿化等项目发展。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8298万元。主要用于贾得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东外环拓宽改造、滨河东路南北延、秦蜀路南延,城市路网建设不断完善。推进东城城市道路绿化维护、供热设施设备改造和建筑供热计量节能改造工程,城市保障功能不断强化。推进农村危房、公租房及棚户区改造建设,大力开展乡村清洁工程,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节能环保支出14324万元。主要用于治理冬季煤烟污染,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建设,促进能源节约利用。加强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检测,推动环境保护工程顺利实施。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875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各类公共文化活动,保障送戏下乡、电影免费放映公益活动的顺利开展。加大文化馆、群艺馆、乡镇文化站及东城体育馆建设,丰富群众文体活动。加强重点文物保护,推进帝尧古居、尧陵景区的开发建设。

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12589万元。主要用于百里汾河治理生态修复,涝洰河公园建设,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打击非法采矿专项行动,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及耕地复垦等支出。

交通运输支出10471万元。主要用于核桃基地道路建设,乡村公路建设及养护,霍侯路亮化工程,落实农村客运补贴,以及车辆超载超限治理和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经费等支出。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7995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7507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887万元;科学技术支出505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299万元;援助其他地区支出235万元;住房保障支出6456万元;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198万元;国债还本付息支出1225万元;其他支出2680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205008万元。其中,2015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13431万元,为预算的228.0%,增加6368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8912万元;债务转贷收入67300万元;上年结转15365万元。

政府性基金支出总计205008万元。其中,2015年政府性基金支出124124万元,为预算49745万元的249.5%,增加74379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9435万元;债务还本支出67300万元;上解上级支出74万元;结转下年4075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总计63793万元,为预算的98.2%。其中,财政补贴收入25358万元,保险费及利息收入38435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总计62473万元,为预算的102.7%。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出36417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支出727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支出18786万元。

2015年,社会保险基金结余1320万元,上年结余45735万元,年终滚存结余47055万元。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我区预算执行情况总体平稳,为全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做出了积极贡献。这是区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各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一是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下,结构调整仍在阵痛期,财政收入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二是刚性支出规模扩大,财政收支矛盾加剧,财政平衡和资金保障压力前所未有;三是财政管理仍需加强,资金使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6年预算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区全面实施“五个尧都”战略的关键之年。做好2016年各项财政工作,关系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意义十分重要。

(一)2016年预算安排原则

按照新《预算法》要求,进一步调整结构、盘活存量、突出重点、勤俭节约。收入预算编制坚持实事求是、稳中求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国家政策相衔接。支出预算编制坚持量入为出、有保有压,依法安排各项财政支出。坚持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紧密结合。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对民间投资的拉动作用。推进现代预算制度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

(二)2016年收支预算

1、公共财政预算

2016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期目标为110370万元,奋斗目标为121126万元,上级提前告知27501万元,上年结转6663万元,上级各项转移支付补助81829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21700万元,全区公共财政收入总计248063万元。

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总计248063万元。按支出功能科目分类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799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4920万元;教育支出53880万元;科学技术支出496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929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3184万元;医疗卫生支39895元;节能环保支出2539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7675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28063万元;交通运输支出2347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934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24万元;援助其他地区支出235万元;国土海洋气象等事务支出4255万元;住房保障支出4236万元;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48万元;预备费5000万元;其他支出504万元。

2016年全区安排“三公”经费预算2366万元,比上年减少947万元,下降28.6%。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1909万元,比上年减少666万元,下降25.9%;公务接待费454万元,比上年减少284万元,下降38.5%;因公出国(境)费3万元,比上年增加3万元,增长100%。

2、政府性基金预算

2016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94273万元。其中,当年基金收入68842万元,上级提前告知356万元,上年结转收入4075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21000万元。

2016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94273万元。按支出功能科目分类情况是: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支出326万元,小型水库移民扶助基金支出3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84380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6849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573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的支出1989万元,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126万元。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16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66898万元。其中,财政补贴收入26685万元,保险费及利息收入40213万元。

2016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67922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预算支出38722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预算支出7233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预算支出21967万元。支出不足部分从结余资金中补充。

三、努力完成2016年预算任务

为确保2016年全区各项收支预算圆满完成,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支持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动力

一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认真落实稳增长、调结构各项措施,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型产业发展,着力培育新型财源,夯实财政增收基础,提高收入质量。二是全面落实“营改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结构性减税措施,严格执行我省普遍性降费政策,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从根本上促进企业发展,涵养财政税源。三是创新投入方式,拓宽投资渠道和领域,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本的领投和增信作用,落实鼓励民间投资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实体经济。

(二)把握政策机遇,争取上级支持

一是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任务和重点项目,积极向中央、省、市反映我区困难和诉求,扎实做好资金和政策争取、承接工作,努力争取上级财政对我区的支持。二是牢牢抓住政府债券的政策机遇,扩大我区新增债券和置换债券规模,保障我区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三是充分利用国家棚户区改造政策,积极争取棚户区改造资金,加快我区城中村改造步伐。四是抓住中央推进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争取上级加大对我区基本财力保障和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缓解财政困难。

(三)优化支出结构,强化保障能力

一是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农村危房改造,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贯彻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土地整理、农田开垦、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加大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力度,加强政策落实监督检查,提升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二是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国家教育资助政策,推进教育协调发展。全面落实民生政策配套资金,确保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按政策提标。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文化惠民。三是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程。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把脱贫攻坚摆在改善民生的首要位置。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精准化支持机制,确保扶贫资金都用到贫困群众身上。

(四)深化财政改革,提高预算绩效

一是加大财政预算改革。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强化年度预算的约束。进一步扩大预决算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拓宽公开渠道。二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扩大绩效评价范围,加大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力度,将评价结果与下年度项目支出预算安排挂钩,凡绩效评价较差或不合格的项目,下年度不再安排类似经费,项目支出预算实行“零增长”或“负增长”。三是继续创新融资模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广泛吸引社会资本,为我区重点工程项目及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四是扎实做好资产清查工作。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通过资产清查,摸清家底,准确核算政府行政成本,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效率,将资产配置作为部门预算编制的有效参考。

(五)坚持依法理财,提升理财水平

一是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制度,不断健全依法理财的制度体系,促进理财行为制度化、科学化、精细化。二是依法组织收入,实现应收尽收。遵循收入预期性原则,坚持依法治税、依法征缴,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增加政府统筹财力。三是认真落实区人大决议,在保证预算完整性的基础上,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强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严格预算执行主体责任,维护区人大批准预算的严肃性。四是改进财政监管方式,突出监督重点,逐步形成目标明确、权责分明、运行顺畅、执法有力的财政监督管理机制。


附:

相关名词解释及说明

公共财政收入总计:反映预算年度内预算资金来源的总规模,包括公共财政收入、返还性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专项转移支付收入、下级上解收入及调入资金。公共财政收入总计不包括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公共财政支出总计:与“公共财政收入总计”对应,反映预算年度内预算资金运用的总规模,包括公共财政支出、上解上级支出、补助下级支出、地方政府债券还本以及调出资金的总和。公共财政支出总计应等于公共财政收入总计。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规定列入地方预算,直接缴入地方金库的财政收入。具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税收收入,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地方分享部分,营业税、资源税的地方分享部分,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二是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等。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指列入地方预算的财政支出,其支出项目按功能设置“类”级科目,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农林水支出、交通运输支出、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商业服务业等支出、金融支出、援助其他地区支出、国土资源气象等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支出、预备费、国债还本付息支出及其他支出等。其资金来源包括用地方当年财力安排的支出、上年结余、调入资金和中央、省一般性及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安排的支出。

政府性基金预算:指政府通过向社会征收基金、收费,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收支的组成部分。其特点是目的性强、专款专用。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计划和任务编制的、经规定程序审批的年度基金财务收支计划。按险种划分为五类八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

“三公”经费预算:“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

部门预算:简单地说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完整地反映—个部门的所有收入和所有支出,即一个部门在部门预算之外,不得再有其他收支活动。部门预算的特点就是改变财政资金按性质归口管理的做法,并实行预算内资金和部门事业收入及其他收入收支统管,统筹使用。

转移支付(一般、专项):是政府间的一种补助,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目前转移支付主要由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构成。一般性转移支付不规定具体用途,由接受拨款的政府自主使用,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基层公检法司转移支付、义务教育等转移支付、基本养老保险和低保等转移支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转移支付、村级公益事业奖补等转移支付、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专项转移支付又称专项拨款,是有附加条件、规定资金使用范围的转移支付,要求专款专用。目前,专项转移支付主要用于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节能环保、社会保障和教育等方面。

财政结余资金:是指支出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由于受政策变化、计划调整等因素影响工作终止,当年剩余的财政拨款资金。

财政结转资金:是指当年支出预算已执行但尚未完成,或因故未执行,下年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拨款资金。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是指由政府设立的,从规定范围筹集的,用于调节和平衡预算运行的预算储备资金。基金的安排使用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单设科目,增加补充基金时在收入方反映,动用基金时在支出方反映。

“营改增”:是指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简称“营改增”。2012年国家在9个省市(含3个计划单列市)部分行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主要涉及交通运输业及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等6个现代服务业(简称“1+6”)。2013年8月1日,改革范围推广到全国试行,现代服务业中新增广播影视服务,试点行业扩大为交通运输业和7个现代服务业(简称“1+7”)。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又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2016年1月底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2016年全面推开营改增新政,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四大行业营改增于今年5月全面推开。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是政府与社会资本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全过程”合作关系,以授予特许经营权为基础,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为特征,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发挥双方优势,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助于公平分配,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是对现行单一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一种改进,是指在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建立健全跨年度的、合理的平衡机制,实施依法征税,硬化支出预算约束,更好地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

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不仅实现财政资金收缴和支付业务完全“无纸化”运行,而且把传统相对独立的分散管理整合成一个完善的管理链条,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

预算绩效管理: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在预算管理中融入绩效理念,将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纳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以提高预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目的的管理活动。

政府购买服务:是指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办量承担,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是一种新型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

支出功能科目:是指反映政府管理和主要职能活动的分类科目。分“类、款、项”三级设制。主要分类具体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支出、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农林水支出、交通运输支出、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商业服务业等支出、金融支出、援助其他地区支出、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支出、预备费、国债还本付息支出、其他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支出经济科目:是指反映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的分类科目。分“类、款”二级设制。主要分类具体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转移性支出、债务利息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和其他支出。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民政府 © 版权所有 2018

承办:尧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05005368号-1  网站标识码:1410020007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尧都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晋公网安备 14100002001601号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认证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