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解读

关于尧都区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文件解读

2022-12-19
【字体:

解读文件:尧区政办发〔2022〕70号  临汾市尧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尧都区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47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22〕2号)、《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临政办发〔2022〕18号)精神决策部署,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防灾减灾救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人民群众安全福祉提供坚实保障。2022年5月12日,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要求:拟请气象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按照职责,抓好落实,进一步完善体系机制、加强能力建设、加快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水平,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2022年9月下旬形成《临汾市尧都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送审稿)》,(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主要包含五个部分:总体要求、重点领域服务保障、基础能力建设、监管体系建设、保障措施。为便于大家能够更好地学习领会《实施方案》精神,尧都区气象局从出台背景、主要内容等方面对文件作简要解读。

一、《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情况

(一)党中央、国务院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47号),《意见》明确“十四五”期间的宏伟蓝图及到二〇三五年人工影响天气事业发展的远景目标,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认可,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明确了发展方向、提供了行动纲领。

(二)省、市政府对我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加快推进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22〕2号)、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临政办发〔2022〕18号),对人工影响天气体制机制、规划布局、安全监管和科技创新等方面重大问题进行了更加细致清晰地规划。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发展的更高要求,推进作业装备、作业地点、作业人员及作业平台等建设,补齐尧都人影工作发展短板,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结合我区实际,出台此方案。

二、《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文件内容共五部分15条。

第一部分,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实施方案》在指导思想中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明确了人工影响天气服务领域,凸显公益性定位。文件还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分阶段目标。到2025年建成“组织完善、服务精细、 保障有力”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基本实现全区人工增雨作业影响面积全覆盖;到2035年,我区全面建成高质量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科技、服务综合能力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第二部分,聚焦“三大”重点领域。

《实施方案》从做好农业“保丰”、生态“增绿”、防灾“减灾”和重大保障等三大重点领域着手,提出了新时代人工影响天气服务保障重点任务。

领域一:服务农业“保丰”,减少灾害损失。

重点任务: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开展针对全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增雨抗旱及防雹服务关键期作业计划编制,加强干旱、冰雹等灾害动态监测和区域联防,优化作业布局,适时开展地面立体化人工增雨防雹作业。

领域二:服务生态“增绿”,增加水源补给。

重点任务:积极开展针对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库蓄水、空气质量改善等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适时对捞巨河库区等重要水库开展资源性人工增雨。

领域三:服务防灾“减灾”,做好应急保障。

重点任务:建立健全应对森林森林火险、高温干早、污染天气等事件的人工影响天气应急工作机制。加强技术装备储备和应急演练,根据重大活动需要,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保障重大活动顺利开展。

第三部分,提出“四大”重点建设任务。

从现有业务能力来看,我区人影作业能力存在流动作业点环境被破坏、作业装备数量少且老化、固定作业点数量少、缺乏科技支撑、人才匮乏等问题,尚不能满足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保障服务领域需进一步拓展,必须增强基础业务能力,实现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科技、服务综合能力全方位提高。《实施方案》从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监测能力、作业能力、服务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任务要求。

目标一:做好监测分析,提高科学研判能力。

具体任务:新建1部双偏振X波段有源相控阵天气雷达,补齐卫星、雷达探测短板,为人工影响天气监测预警、指挥作业和效果评估提供基础支撑。

目标二:推进指挥体系建设,提高指挥作业能力。

具体任务:推进市县两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作业体系建设,完善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平台、空域申请等业务系统,以及云水资源评估和催化条件预测预报业务,形成市县上下协同的指挥作业体系,提高指挥作业能力和效率。

目标三:加强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具体任务:优化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布局,提高作业站点利用率和安全管理水平,推进作业装备和作业点标准化改造,建设完成5个标准化作业点,并推进火箭发射装置、地面烟炉等作业装备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改造,逐批淘汰落后和老旧装备,逐步完善物联网、智能识别、电子芯片、信息安全等技术应用。

目标四:重视人才支撑,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具体任务: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科技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将人工影响天气高层次人才纳入我区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增强人工影响天气科技队伍力量。健全作业人员职业保障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公益岗等方式统筹解决作业人员相关工作待遇。健全作业人员技 术等级评定、绩效考核制度、聘用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完善作业人员劳动保护、人身意外伤害和公众责任保险等保障制度。

第四部分,建立健全安全监管体系。

机制一: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

《实施方案》要求:要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人工影响天气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编制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和安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安全责任措施落实落地。依法组织开展安全生产联合检查、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置工作;定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单位作业能力评估和固定作业站点安全等级评定工作,持续提升作业站点安全等级。

机制二:加强重点环节安全监管。

《实施方案》要求:要进一步强化监督体系,严格落实空域申请、作业人员备案、作业安全保卫、作业站点巡查等工作制度,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加强作业装备、弹药购置、运输、存储、使用等安全管理。完善弹药专业化、规范化存储制度,将作业弹药按规定纳入军队、人武部门的专业仓库或符合条件的民用爆炸物品存储库房,集中统一存储。

第五部分,夯实“高质量发展”保障机制。

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区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军地协同、综合监管”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制,完善尧都区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和议事协调机制,稳定人员队伍,提升队伍素质。

措施二:完善联动机制。

建立上下衔接、跨区联合、分工协作、统筹集约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联动机制。协同做好全区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建设、科技研发攻关、业务运行保障及监管、协调和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措施三:落实经费保障。

要把人工影响天气事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相关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加大对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

措施四:依法依规管理。

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评价机制,分级分类进行评估。


文件解读单位:尧都区气象局

解读人:窦志平

联系电话:0357-2519384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民政府 © 版权所有 2018

承办:尧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05005368号-1  网站标识码:1410020007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尧都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晋公网安备 14100002001601号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认证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