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民政府 © 版权所有 2018
承办:尧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05005368号-1 网站标识码:1410020007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尧都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目录
1.关于尧都区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预算的报告
2.尧都区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预算
3.2022年尧都区政府预算公开表(2)
4.2022年重大决策和重点项目等绩效目标
关于尧都区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预算的报告
——2022年1月24日在临汾市尧都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区财政局局长 韩小龙
一、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是我省“十四五”转型出雏形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建设首善之区、蹚出转型发展新路的关键之年。这一年,财政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积极面对疫情和灾情的双重考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区委“1258”工作思路和举措,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坚持稳中求进、难中求成,开源节流并举,保障抗疫救灾,支持助企纾困,兜牢“三保”底线,防范化解并举。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区各项重大战略得以保障,各项目标任务稳步推进。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财政运行总体平稳,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6654万元,占预算204016万元的111.10%,超收22638万元,同比增加38706万元,增长20.59%,在全市绝对额排名第二。按收入结构计算,税收收入完成178515万元,为预算159281万元的112.08%,超收19234万元,同比增加33173万元,增长22.82%;非税收入完成48139万元,为预算44735万元的107.61%,超收3404万元,同比增加5533万元,增长12.99%;返还性收入18184万元;一般转移支付收入180517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52056万元;债务转贷收入45575万元;上年结转443554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621万,调入资金661万元,公共财政收入总计969822万元。
2.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9475万元;上解上级支出14281万元;债务还本支出468679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638万元;结转下年支出44749万元,公共财政支出总计969822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本级实际支出419475万元,占预算的100%,按功能科目分类情况如下: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3641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3473万元;教育支出76889万元;科学技术支出229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07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5532万元;卫生健康支出58709万元;节能环保支出15239万元;城乡社区支出51823万元;农林水支出18737万元;交通运输支出3527万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1951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188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3227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3634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20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3908万元;其他支出2961万元;债务付息支出22586万元;债务发行费支出30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政府性基金收入23024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5377万元、债务转贷收入34561万元、上年结转224198万元,收入总计514377万元。
2021年政府性基金支出253626万元,调出资金508万元、债务还本支出256766万元,结转下年3477万元,支出总计514377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213万元。其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153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060万元。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213万元,调入公共预算153万元,结转下年1060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4193万元,为预算的115%,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收入29916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收入44277万元。收入增加主要是2021年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并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1681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60562万元,为预算的106%,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5342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45220万元。支出减少主要是机关养老保险政策性退费2035万元。
本年收支结余13631万元,年末滚存结余85221万元。
(五)债务情况
截至2021年底,我区政府债务余额1313676万元,其中:一般债务692953万元、专项债务620723万元。政府债务控制在限额以内。2021年当年新增债券资金80136万元。其中:再融资一般债券25575万元、再融资专项债券32561万元、新增一般债券20000万元、新增专项债券2000万元,新增债券中一般债券用于涝洰河桥12000万元、解放路立交桥8000万元;专项债券2000万元全部用于眼科医院改造项目。2021年当年偿还到期债券58160万元,其中:一般债券25592万元、专项债券32568万元。
(六)“三公”经费预算执行情况
“三公”经费支出1903万元,为预算3343万元的56.92%。其中:公务接待费255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877万元、未发生因公出国(境)费、会议费281万元、培训费490万元。
二、落实区人大决议和财政重点工作情况
2021年,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区人大有关决议,严格预算执行,规范预算管理,实施绩效评价,强化资金统筹,保障重点支出,积极推动我区高质量发展。
(一)全力以赴,支持疫情防控及防汛救灾
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突如其来的汛期灾情,财政紧急统筹财力,通过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压减一般性支出等途径,统筹安排救灾资金5852.49万元、疫情防控资金1323.49万元,开辟疫情防控及抗洪救灾资金拨付绿色通道,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优先拨付疫情防控、防汛救灾资金,确保疫情防控和抢险救灾、灾后重建工作顺利推进。
(二)开源节流,多措并举确保重点支出
面对复杂严峻的财政收支形势,狠抓收支管理。一是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在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前提下,健全协调机制,强化税收挖潜堵漏。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1—12月共争取上级转移支付320700万元。二是节用裕民过好“紧日子”。加大对一般性支出和预算执行中的非重点、非刚性支出的压减力度,统筹用于疫情防控、灾后重建、供热供暖、重点工程等项目。三是全面提升直达资金管理水平,督促单位按规定时间做好项目安排,加快支付进度,确保直达资金用好用实。截止12月底,全区“三保”经费支出共计288903万元。其中:“保基本民生”146624万元,“保工资”126469万元,“保运转”15810万元。四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抓实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工作,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扎实完成了2020年12月财政部批准的我区建制县隐性债务风险化解66.7亿元工作任务。同时严格控制债务增量,全年在限额内发债2.2亿元,用于涝河桥、洰河桥、解放路立交桥及眼科医院改造项目。
(三)兜牢底线,不断增进社会民生福祉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指标任务,调整支出优化结构,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精准补短板和民生兜底作用。一是支持优先发展教育。安排资金25065.51万元,稳步实施义务教育及其他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做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现代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加大薄弱学校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教育经费投入只增不减。二是支持促进就业和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排资金91780.95万元,用于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健康养老、医疗保险补助等,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三是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资金61831万元,用于花都小学、滨西小学、尧贤街南延、规划四街、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涝洰河土地指标购买、东城靓城提质等项目,使城市形象和品质大幅提升。四是促进基层组织建设。安排资金11650万元,重点保障全区各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的工作运转经费,落实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活动场所建设资金。五是支持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安排资金677.88万元,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免费开放、全域旅游创建等项目,最大程度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六是支持污染防治。安排资金2329.34万元,用于大气污染防治、生态环境治理、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龙祠水源地保护等项目,进一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四)强化执行,全力深化财政改革
一是深入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持续推进专项资金的细化、分配、执行,健全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动态监控,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完善财政资金绩效目标,实施事前评估、事中跟踪、事后评价、结果应用等环节全流程绩效管理,推动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深度融合,促进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推动财政资金内部控制改革,织密权力运行“监管网”。推行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双监控”,以财政资金管理全流程、全链条为监控主线,推动监督关口前移,提高各类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严格财政投资评审。坚持为政府把好“投资关”,2021年,全区完成政府投资预、结算项目308个,审减金额达7574.75万元。四是推进落实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率先在全市上线采购云平台运行;全年通过“832”平台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197.72万元,完成交易额排名全市第二;率先实施完成了工程类和服务类协议供货采购,提高了政府采购效率。五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强化各预算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主体责任,把好资产配置“入口”及资产处置“出口”,力争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五)提质增效,落实积极财政政策
一是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有效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为全区经济平稳向好提供重要支持。二是落实减免房租,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2021年,全区减免中小微企业承租行政事业性单位经营用房106户,减免租金249.75万元。三是提高“三农”投入。2021年,安排资金37574万元,助推我区乡村振兴。四是稳步推进财政法治建设,科学把握调节力度,依法完善财政职能,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各位代表,2021年财政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和坚强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和区政协关心关爱和监督指导,更得益于全体人大代表、社会各界和全区人民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对财政收支的影响还需重点关注;稳定和培育财源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土地财政的状况仍未得到改观;严格预算和实际需求、规范程序和提高效率的矛盾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
三、2022年预算编制情况
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保持我区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做好财政工作至关重要。
2022年预算编制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1355”战略,落实区委“1258”工作思路和举措,建设黄河流域绿色崛起转型样板城市、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进一步牢固树立过 “紧日子”的思想,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优先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牢牢守住不发生政府性债务风险,全面提高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争先进位崛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2022年预算安排原则
一是财为政用、财为民谋。坚持从全区大局上统筹谋划,安排预算,实现财政资金与政策目标的精准匹配,公共资源与社会民生的高度契合,确保财政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
二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财政收支与经济社会发展新情况相适应,与财政政策相衔接,充分考虑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实行收支全口径管理,量力而行,合理安排各项财政支出。
三是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坚持统筹兼顾,以收定支,依法依规积极组织收入,合理安排预算支出规模,严控新增支出。坚决贯彻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和压减非急需、非刚性一般性支出,节省的资金用于保障民生支出和重点支出需要。
四是防控风险、兜牢底线。优先确保疫情防控资金需求,兜牢“三保”底线,坚决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加力提效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强财政可持续性,确保财政安全运行。
五是绩效为先、全面覆盖。坚持财政资金绩效先行,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二)2022年收支预算
1.一般公共预算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为242800万元,比上年增长7%以上。其中:税收收入200000万元,增长12.0%;非税收入42800万元,下降11.1%。加上上级返还性收入18184万元、上年结转44749万元、上级提前告知各项转移支付150803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34678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638万元,全区公共财政收入预算总计513852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3852万元,剔除上解支出6991万元和再融资债券还本支出29576万元后,本级支出合计477285万元,其中:结转转移支付支出42592万元、上级提前告知各项转移支付支出30418万元、新增债券支出5102万元,财力支出399173万元。
本级支出主要拟安排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0462万元、公共安全支出23095万元、教育支出84565万元、科学技术支出494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9226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4553万元、卫生健康支出61968万元、节能环保支出16579万元、城乡社区支出32106万元、农林水支出38488万元、交通运输支出8154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323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889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6497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6628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40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0461万元、预备费4000万元、其他支出4349万元、债券付息支出23308万元。
上级专款安排情况: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9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6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4万元;卫生健康支出181万元;农林水支出3184万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817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812万元。
“三公”经费预算3015万元。较2021年预算3343万元减少328万元,同比下降9.8%。其中:因公出国(境)费0万元、公务接待费335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781万元、公务用车购置费812万元、会议费412万元、培训费675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28370万元,比上年增长42.6%。加上上级提前告知转移支付698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91922万元、上年结转3477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424467万元。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24467万元,剔除债务还本支出126972万元后,本级支出297495万元,具体安排情况为:国家旅游发展基金补助地方支出4万元、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支出769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259333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的支出13333万元、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安排的支出146万元、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188万元、其他地方自行试点项目收益专项债券安排的支出2000万元、债务付息支出21722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我区不涉及此预算。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78881万元。其中:财政补贴收入45741万元、保险费及其他收入33140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67645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支出17947万元、机关养老保险支出49698万元。
5. 政府债券还本付息情况
2022年初,我区政府债券余额1313676万元,其中:一般债券692953万元、专项债券620723万元。政府债务控制在限额以内。2022年政府债券需还本156548万元,一般债券到期29576万元,其中:纳入本级一般公共预算176万元、再融资专项债券29400万元,专项债券到期126972万元,其中:纳入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35072万元、再融资专项债券91900万元。2022年政府债券需付息45030万元,一般债务付息23308万元;一般债务付息21722 万元。已全部纳入政府预算。
四、完成2022年预算任务的主要工作及措施
2022年,全区财政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落实省委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市委“1355”、区委“1258”工作思路和举措,牢牢把握发展“窗口期”,坚持稳中求进、难中求成,努力在增收节支上发力,在提高财政绩效上用功,确保完成区委、区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和全年预算任务。
(一)坚持稳中求进,增收节支过紧日子
一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行政经费,统筹整合资金,优化支出管理,加大预算执行,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把有限的资金用于乡村振兴、教育、科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区级重点项目。二是强化组织收入,加强税源培育。坚持财源调查,注重收入分析,加大征管力度,狠抓挖潜堵漏,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足额入库。三是继续落实减税降费,用足用好各类惠企政策。继续落实好制度性减税降费政策,加大违规涉企收费整治力度,坚决防止弱化减税降费政策红利,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二)精准把握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一是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任务和重点项目,积极向上级反映我区实际困难和诉求,加强部门联动,扎实做好资金和政策争取、承接工作,努力争取上级财政对我区的支持。二是抓住中央推进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争取上级加大对我区基本财力保障和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缓解财政困难。
(三)坚持人民至上,兜实兜牢民生底线
一是持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优先做好疫情防控资金保障,大力提升疫情防控应急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水平。二是强化社会保障力度。落实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提升全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支持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继续做好困难群众救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工作的资金保障。三是促进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全力保障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公共文化服务等资金的投入,促进全区文化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四)统筹协调资金,保障重点项目投入
一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妥善安排超收收入、盘活存量资金、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预备费偿还到期政府债券及存量债务。坚决遏制地方政府隐形债务增量,积极消化隐形债务存量,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维护全区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保障,加大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医疗健康、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投入,加快推进美丽宜居宜游乡村建设。三是支持打好污染防治三大保卫战。继续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清洁取暖、水污染防治、矿山环境修复治理等项目资金的投入力度,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导向作用,全面推动绿色发展,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五)坚持蹄疾步稳,深化财政管理改革
一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健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推行“无绩效不预算,无预算不支出”。同时,开展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运用到预算安排中,并按要求向区政府、人大等有关部门报告绩效评价结果。二是全面深化采购和评审管理改革。加强政府采购政策宣传培训。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促进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推进落实政府采购意向公开,提升政府采购透明度,助力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规范政府投资评审有关办法、制度及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第三方造价公司管理。三是加强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全面落实国有资产报告制度,进一步强化各预算单位的主体责任,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四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培训力度,增强财会人员的业务能力。五是编制政府财务报告,推进单位内控体系建设,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同时,做好财政预决算公开,提高财政透明度。六是深入推进财政“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互联网+监管”系统作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七是深入推进财政法制化建设。强化财政管理,健全依法理财的制度体系,自觉接受人大预算联网平台对预算执行的动态监控,严格预算执行主体责任,维护区人大批准预算的严肃性。
2022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区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区政协的意见建议,紧扣区委“1258”工作思路和举措,进一步抢抓机遇,坚定信心,知难而进,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面完成财政预算各项任务,用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
相关名词解释及说明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规定列入地方预算,直接缴入地方金库的财政收入。具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税收收入,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环境保护税、资源税的地方分享部分,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二是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等。
公共财政收入总计:反映预算年度内预算资金来源的总规模,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返还性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专项转移支付收入、上年结余、调入资金、债务转贷收入、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公共财政收入总计不包括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指列入地方预算的财政支出,其支出项目按功能设置“类”级科目,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支出、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农林水支出、交通运输支出、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商业服务业等支出、金融支出、援助其他地区支出、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支出、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预备费、其他支出、转移性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债务付息支出、债务发行费用支出等。其资金来源包括用地方当年财力安排的支出、上年结余、调入资金和上级一般性及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安排的支出。
公共财政支出总计:与“公共财政收入总计”对应,反映预算年度内预算资金运用的总规模,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上解上级支出、债务还本支出、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出资金、结转下年支出的总和。公共财政支出总计应等于公共财政收入总计。
政府性基金预算:指政府通过向社会征收基金、收费,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收支的组成部分。其特点是目的性强、专款专用。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计划和任务编制的、经规定程序审批的年度基金财务收支计划。按险种划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三公”经费预算:“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会议费、培训费参照“三公”经费执行。
部门预算:简单地说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完整地反映一个部门的所有收入和所有支出,即一个部门在部门预算之外,不得再有其他收支活动。部门预算的特点就是改变财政资金按性质归口管理的做法,并实行预算内资金和部门事业收入及其他收入收支统管,统筹使用。
转移支付(一般、专项):是政府间的一种补助,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目前转移支付主要由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构成。一般性转移支付不规定具体用途,由接受拨款的政府自主使用;专项转移支付又称专项拨款,是有附加条件、规定资金使用范围的转移支付,要求专款专用。目前,专项转移支付主要用于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节能环保、社会保障和教育等方面。
财政结余资金:是指支出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由于受政策变化、计划调整等因素影响工作终止,当年剩余的财政拨款资金。
财政结转资金:是指当年支出预算已执行但尚未完成,或因故未执行,下年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拨款资金。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是指由政府设立的,从规定范围筹集的,用于调节和平衡预算运行的预算储备资金。基金的安排使用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预算绩效管理: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在预算管理中融入绩效理念,将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纳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以提高预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目的的管理活动。
支出功能科目:是指反映政府管理和主要职能活动的分类科目。分“类、款、项”三级设制。主要分类具体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支出、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农林水支出、交通运输支出、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商业服务业等支出、金融支出、援助其他地区支出、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支出、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预备费、其他支出、转移性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债务付息支出、债务发行费用支出。
支出经济科目:是指反映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的分类科目。分“类、款”二级设制。主要分类具体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债务利息及费用支出、资本性支出(基本建设)、资本性支出、对企业补助(基本建设)、对企业补助、对社会保障基金补助和其他支出。
一般性支出:主要包含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被装购置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其他交通费用、房屋建筑物购建、办公设备构建等经济科目。
我区纳入财政部管理库9个PPP项目:涝洰河生态建设润州园政企合作项目,总投资75130万元(运营期);尧都区清洁取暖工程项目,总投资81237万元(运营期);尧都区尧帝陵景区项目—尧帝祭祀配套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32769万元(运营期);尧都区涝洰河—汾河贯通工程项目,总投资34970万元(建设期);尧都区汾河吴村段生态修复项目,总投资43658万元(建设期);尧都区“四好农村路”建设工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总投资32683万元(运营期);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城市交通和体育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190939万元(运营期);尧都区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总投资47054万元(建设期);尧都区委党校搬迁和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19605万元(建设期)。
主办: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民政府 © 版权所有 2018
承办:尧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05005368号-1 网站标识码:1410020007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尧都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